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1月22日

年味有味

张锦凯

 

告别过去,迎接新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火红的春联贴起来,烟火深处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无数的祝福道不尽年的新意。在漫长的岁月年轮中,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一部史书,记录着人们的岁岁年年,也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我们的春节,世界的“非遗”,共享中国年,这历久弥新的节日味道就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年味。

春节,回家过年,各地的车站、码头、机场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潮,归心似箭,心中有暖。不论身在何方,不论路途怎样遥远,回家在此刻都成为人们最期盼的“诗和远方”。流动的春运,不变的情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话语,道出了游子回家的心声,归乡是永远的执念。回家过年的路途或许很远,但每一步艰辛都充满期待与渴望,如同作家冯骥才所说:“这是因为有一种特别的年味——‘乡愁’在深深吸引着他们。”乡愁,那是一种对故土浓浓的眷恋之情,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也许风土人情味就是最厚重的年味吧。

团圆是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过年一定要回家,家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寄托,团圆是最温暖的年味。过年很温馨,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洋溢着团聚的喜悦。年夜饭桌上,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祝福;过年很热闹,鞭炮声声,烟花绚烂,点亮的不仅是夜空,也闪烁着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所愿皆成真;过年很庄重,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情感的凝聚和传承,充溢着中国式的浪漫与诗意。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夜饭、压岁钱、逛庙会……民俗中国年,多彩多姿,风情万种,红红火火过新年。然而,有些人觉得过年早已没有记忆中的味道,年夜饭不好吃了,春晚没有吸引力了,传统年俗弱化了,似乎逐渐失去昔日的浓厚氛围。年味渐淡,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童年时光里珍藏着最浓的年味,让人一生刻骨铭心。

其实,年年岁岁,人间烟火各不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欢庆新春,总能品味到各具特色的年味,万般感受交织其中。

有的人认为年味就在归乡的路上。回家过年,人在归途,挤在狭小的列车车厢内,抑或是行驶在看不到尽头的高速公路上,再或是坐在飞机上俯瞰壮美故土……春运,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团聚,相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空间,不同的面孔,却拥有相同的目的地——家。家是年的方向,浓浓年味儿飘散在回家路上。

也有人觉得年味是一种相聚重逢的感觉。离开打拼了一年的异乡,踏上回家的旅程,见到久别的亲人和朋友,一声声寒暄,亲切的家乡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聚就是年味。归乡新春暖,走在家乡的街头巷尾,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你感到熟悉而又陌生,重逢就是年味,浓浓的乡情抚慰一颗颗游子的心。

还有人觉得年味就是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无论你在过去的一年中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回,新年的到来都象征着全新的开始。新年新味,津津有味,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实现了亲情融合,也在心理上化作一股动力,赋予你一个契机,去重新描绘和书写自己崭新的人生篇章。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年味,真有味,虽说是千滋百味各人自知,但都如同一坛陈酿老酒,越品越香,是人生最值得的“回味”。

沉浸在年味里,人们享受着过年的氛围,是一份其乐融融的温暖,是一种渗透进骨子里的传统。年味有味,是普天同庆的美好之味,每一张年画、每一声鞭炮、每一桌团圆饭等等,都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