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3月13日

在万米高空上俯瞰

朱全弟

 

那天一早,我乘坐东航MU6619航班从浦东机场起飞,往广西北海福成去。飞机仰首腾空,我的身子便后靠在宽大的皮椅子上,侧看舷窗下齐刷刷的房子被飞机的操纵杆拎起而成了吊脚楼,这是短暂的失衡,有顷,高高在上,再俯瞰规整格式的建筑,大块绿色的田地,阡陌纵横,道路交通,一切井然有序的布局尽显在蓝天白云下。

这时我蓦然发现:一块硕大的湿地,四周是水,平展如画。我猜想这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被视为上海最后的一块“处女地”。

我曾两次坐船去巡看当时不对外开放的九段沙湿地。一条船在水中行,也无风来也无浪,水面平静宛如一面镜子,因为靠得近,看得真切,旁边丰茂的水草上晶莹的露珠还挂着呢。这里没有树,只有草,亦愈显修长清新,楚楚动人,洗濯之后更是了无尘埃,令人顿生怜惜之情。哪怕是一棵草,不要去碰,她都能活出自己的美丽和价值。保护生态就是无微不至惠及一草一木,乃至她的反射也愉悦到了我们人类的每一双眼睛。

九段沙在上海境内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她年轻得很,大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露出水面。2000年3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使之成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九段沙湿地由市级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乘坐快艇去巡游,已是2010年11月1日的事了。时值天清气朗水草繁盛,吸引了一群群飞鸟滑翔而至振翮飞去,淡淡的云浅浅的水绿绿的草,俨然一幅天作而成的水墨画。云天之下,只有水轻轻地近乎无声地在诉说。静谧,宁馨,来此清空内心的一切杂念,你就呼吸吧。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发现,湿地还具有“碳汇”的功能,就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九段沙湿地为上海空气的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机再往前,我看见了岸边林立的龙门塔吊,这是长兴岛。

第一次登岛,我们驱车在两旁庄稼地当中的泥土路行驶,南北各开半小时贯穿了绿色浓郁的长兴岛。长兴岛东西长26.8公里,属江口沙洲,清咸丰年间已形成六个小岛,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兴岛人民担土填江,将六岛筑坝连成一体。如今,上海振华港机重工有限公司的入驻,为7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80%以上的柔美的长兴岛,增加了钢铁的硬度,一艘艘大型舰船从这里驶向海洋。

机翼转向往左,我看见了长兴岛对面的横沙岛,两岸中间一条窄窄的浅绿色的水湾,从长兴岛码头摆渡过去十来分钟,我从空中看,却有伸手可及或者一脚跨过去的感觉。然而,为了保护横沙岛的原生态,上海决定不建桥,依然用摆渡。51.74平方公里,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公园”。我曾入住一家农民房的二楼卧室,睡在床上能看见窗外满是绿色的大树,这种感觉,岂止是“生态”一词所能囊括?

当时的横沙岛领导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岛上没有一根烟囱,没有一个脚手架工地。”现在,滩涂围垦横沙岛更是扩大了两倍多,这个公园更大更辽阔了。

飞过横沙岛,紧接着,一座狭长的弯曲的绿色崇明岛映入我眼帘。长江大桥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其桥墩和斜拉索毕现无遗,它像是被钉书针一样摁在了长江里,直达岛上。

在天上看崇明岛,从头到尾可谓全须全尾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天色已经大亮了,想必岛上的老农已经在耕作了吧?崇明人民的勤快是出了名的。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上海的第二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的陈家镇有个瀛东村,老支书陆文忠在1985年至1994年间,带领崇明人三次围垦滩涂获得滩地4000亩,这是当代硬汉,率领群众建立了瀛东村,村民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的瀛东生态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归去来兮。在万米高空上一边俯瞰一边想入非非,又一次完成了飞跃与想象的对接,看见自然界则是天与地的吻合,这才是我们赖以生活着的完整的上宇下宙的世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