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的云冈
楼耀福
2018年初春,我的山西寻古之旅一路向北,来到大同古城,我神往已久的云冈石窟。
郦道元《水经注》有句:“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描绘的就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不再是荧屏银幕上的浮光掠影,更不是梦中的虚幻依稀,到达之前,我做的纸面功课,此刻一一化为实景,地上山石、树木,天上阳光、云彩,与我亲近,一切那么真实。开凿于1500多年前北魏的云冈石窟,石雕造像或庄严肃穆,或慈祥娴雅,超凡脱俗。漫步其间,既是阅读一卷历史宏著,又是欣赏万千艺术瑰宝。
“昙曜五窟”规模宏大,雕饰奇伟,艺术形象丰富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结跏趺坐的露天大佛、身着袒右袈裟佛像,都是云冈早期雕像的代表作,我瞻仰观赏,想象着昙曜当年的披荆斩棘、开山劈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第18窟北壁主尊佛像所穿着的袒右式千佛袈裟,引起了我惊叹。袈裟轻薄贴体,衣纹流畅劲健,尤其是衣面雕刻的小佛像,一尊尊排列,或婉转蜿蜒,或横竖有序,堪称鬼斧神工。
千佛袈裟诱发了我对云冈石窟造像服饰的尤其关注,供养天人的、飞天的、弟子的、金刚力士的、比丘的,以及其他天神俗人的,精彩纷呈,如繁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服饰体现了云冈石窟文化艺术体系多元性的丰富多彩,说云冈石窟是艺术宝库,仅在服饰一个方面就当之无愧。徜徉其间,我忽发奇想:当代的中外时装大师什么时候能吸收这样的历史文化精粹,并将它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天下还真有人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那是一位叫“山上人”的印恒法师。2020年5月,服装设计师小杨请我去她的公司,介绍我与印恒法师相识。那天下午,印恒为我们讲云冈北魏佛像。我大致了解云冈石窟造像服饰的分类,比如袈裟可分为衣袒右式、通肩式、褒衣博带式、双领垂垂肩式等等。
之后,小杨和她的团队与云冈结缘。如果说,云冈石窟代表着历史的一方,古典的一方;小杨则代表着当代的一方,时尚的一方。隔山喊话,小杨和云冈石窟不仅隔着从上海到山西大同的千山万水,还隔着迢迢1500年的久远历史。受云冈研究院邀请,小杨带队前往云冈石窟采风。云冈的惊鸿一瞥,让她魂牵梦绕,那份感动久久无法释怀。“何不把这千年石窟艺术用当代的服装设计语言去表达?让云冈的艺术通过T台行走,让更多的世人所知。”她为这个念想心潮澎湃。之后她无数次地来往上海和山西大同武州山麓,一个个洞窟仔细地观摩,一尊尊造像细致地研究,与千年之前的艺术瑰宝倾心交流,从中获取艺术灵感。她深入云冈,与云冈研究院的专家反复切磋、探讨,用时数月,设计出蕴含云冈元素的服饰500余种,对云冈的千年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2021年4月,上海时装周,小杨的团队演绎的“梦回云冈”华丽大秀闪亮登场,我和座无虚席的现场观众目睹了行走的云冈,过瘾地体验了一场史诗般的时空穿越。
追光灯下,飘逸的服饰柔化了千年风蚀的石窟崖壁。藻井图案、忍冬莲珠等纹样,因为出现在大秀舞台上,显得更加飘逸灵动。我还看到背光火焰纹、瑞兽飞禽纹,以及飞天等形象……第18窟大佛造像袈裟上的千佛图案更让我兴奋,模特的每一个走步都是历史与时尚、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撞击与交融。我仿佛又面对千佛袈裟的岩壁,感受一种磅礴的力量。
“梦回云冈”的时装大秀圆满结束后,我择日去了小杨的公司。云冈千石窟崖壁、藻井、忍冬莲珠、火焰等纹样和第18窟崖壁的千佛造像,因为这些服饰,离我那么近,它们像一幅幅画面展开呈现,我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泱泱北魏,感受着苍凉与繁华,激昂与悲壮。
那天恰逢印恒法师也在,我细细抚摸细软的绸缎面料,那种柔美感觉与在云冈面对的坚硬截然不同,这一刻我明白了有一种强硬是可以被软化的,历史的精华因为服饰这个载体是可以与我们肌肤相亲的。印恒法师满面笑容为我试衣,面对镜子里的自己,细看服装纹饰,恍惚间我又重回云冈,与那里的天地山石融合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