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4月04日

七旬老人呼吸“告急”——

多学科“保卫战”让患者重获生机

□ 记者 李天蔚

通讯员 樊逸隽

 

从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到重获新生的呼吸顺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普通外科近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多学科“生命保卫战”。面对75岁高龄且呼吸衰竭的患者,医院成功摘除其胸骨后直径达10厘米的巨大甲状腺肿,挽回患者生命。

事发当天凌晨,患者刘奶奶突发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被紧急送往交医附属松江医院抢救。抵达时,刘奶奶已无自主呼吸,血压、血氧难以测出,心率仅每分钟40次,生命体征微弱到几乎消失。“再晚几分钟,可能就无力回天了。”急诊科医生张斌回忆道。随即,医护团队迅速启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半小时的紧张抢救,刘奶奶逐渐恢复微弱心跳。

病情暂时稳定后,医疗团队开始探寻引发致命呼吸困难的原因。胸部CT显示,刘奶奶胸骨后方隐藏着一枚直径达10厘米的巨大甲状腺肿物,将气管挤压至严重变形。“这种胸骨后甲状腺肿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气管塌陷导致患者窒息死亡。”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贺志刚介绍。由于刘奶奶还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手术风险极高,团队决定先将其转入ICU控制感染,等待手术时机。

入院4天后,多学科协作手术正式展开。麻醉科精准调控生命体征,耳鼻喉科、胸外科专家随时待命。术中发现,刘奶奶的甲状腺肿瘤不仅坠入纵膈,还恶变为滤泡性甲状腺癌,质地脆弱易出血,长期受压的气管也出现软化迹象。“手术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不能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还要避免触碰大血管,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贺志刚坦言。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团队完整摘除肿瘤,并创新性采用“保留气管完整性”方案,避免了气管切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术后第5天,当气管插管顺利拔除,刘奶奶自主呼吸平稳,未出现气管塌陷,彻底摆脱了生命危机,从“无法呼吸”迈向顺畅呼吸,重获新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