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4月04日

深情的恋歌

——《沙地之恋》后记

吴建国

 

 

沙地是长江入海口地区的统称。

长兴岛形成的时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上海开埠的时刻,航风船连接的上海滩,长江入海口的小沙洲并不是孤岛。地域价值的体现,在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提升——上海开埠,这是中国明朝洪武年间封海、清朝雍正年间闭关锁国后,国家意义上的第一次对外开放,是事实上较完全的“一国两制”。全新的社会治理概念和生活理念影响到了上海以及上海以外的华夏大地。那个时代,在围垦长江入海口沙洲上土地的时候,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里的潮汐规律,对于潮水冲击岸堤的能量也有了把握;那个时代之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战乱使江浙有大批人口特别是有钱人纷纷迁入上海,也促进了长江入海口围海造地的不断投入。在新围垦的沙洲上地多人少,荒茫野荡,从句容江阴南通海门包括崇明岛上,他们大都以血缘亲情为一个整体迁入沙洲,他们面临的独特生存方式是寂寞无助,因此,崇明的故事里,讲的是历史,是传说,而新的沙洲上,故事里只有生存的艰难。

在这样艰难的生活里,走出来了一代又一代长兴岛人。

今天,教科书里说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而长兴岛比上海更加彻底,是完全的移民岛,这个时间和上海城市移民时间是一致的。重要的是,长兴岛移民人口都是贫穷的农民,几乎都是文盲。文化的缺失,是长兴岛发展中的硬伤,直到今天,长兴岛人不知道这些沙洲围垦成陆的具体时间和早期长兴岛人生活的状况。因为没有文字记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让今天热爱长兴岛文化、关心长兴岛发展的很多人,像考古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初期原始的长兴岛,结果耗尽精力,收获甚微。

 

 

今天,大家都意识到,文字的记录和文化普及是多么重要。一个地域内,从学者到普通大众都参与写作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地域最有潜力的时代。《沙地之恋》这本集里,收入了80多篇文章,有近50名作者参与了写作。在《美丽的潘石公园》中,作者从自己的视角说“我常去那儿看看,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每次去都有新的领悟”。在《长兴岛气色》中,作者记录了三个“长兴岛人”,有老长兴,有新长兴,三个人三个不同的角度,把在长兴岛生存的境况,表达得十分完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是真实的这个时代里生活着工作着的长兴岛人。

是的,在这个时代的写作中,真实和细腻的描写,因为故事和叙述背景过分琐碎,是不容易被纯文学接受的。但在一个地域内的一本书籍中,集中表达这样的社会生活形态,便成为地方史志的另一种写法,就因为史料的价值变得十分珍贵。

地方史志难写,难在对于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不同的看法。有人希望呈现与时代相同的格调,有人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记录,由于立场、观点、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的不同,千百年来,中国各地的地方志几乎没有一部是不被人诟病的。成者王侯败则贼,发言权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把一个地域内所有的作者集中起来,出版一本他们自己写的书,在展现真实的生活面上,有每一个作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同的感悟,相比之下,没有束缚,思想放开,这样的自由的文字,相信会被时代收藏。

 

 

十多年前,几个年届古稀的老人,自发组成了一个编辑部,把长兴岛形成之后各个时期的文字,系统地编辑成书,这个独立的《崛起的长兴岛》编辑部,对于长兴岛文化的总结提升,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古代中国农村,有一套底层治理的传统办法,筑桥修路、建学堂等,都是依靠民间的力量。那时候,土地是私人的,经济的主体是私有的,农村大抵有三部分人组成:一是有土地的农民,自己耕种土地外,多余的土地租给别的农民耕种;二是自己有土地,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三是耕种租来的土地的农民。这样的结构中,地主乡绅,当然不全是为富不仁半夜鸡叫的一类,他们是农村公共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建设者。也有“富者有连宇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境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尖锐的社会矛盾。全国解放以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土地所有权的矛盾暂时搁置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个人财富的大量积累后,他们中有的热衷于出国,有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少有人为家乡筑桥修路、出资办学和对文化的赞助,这是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少有的现象。

大多数长兴岛人节俭、吃苦,在道德标准上谦虚内敛,这是长兴岛人生活的底层逻辑,是长兴岛文化传承发扬的不竭动力。在今天《沙地之恋》成书的这一刻,大家看到,编辑部的老人动作迟缓了许多,徐光明先生已经去世了,凤卫路9号门前的光影依旧,门口的行道树,不知不觉长高了很多。自费出书,弘扬长兴岛文化,这条路是对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们这个民族都有回乡和叶落归根的情节,特别是人生暮年,还乡心切,思乡的心情更加深切,包括编辑在内,这本书里的大部分作者已经超过了70岁,他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生养自己的土地,唱一首深情的恋歌,那声音是发自肺腑的。

 

——《沙地恋歌》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