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桥镇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实现治理质变——
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 记者 李谆谆
如今的荣盛名邸小区,新物业人员上岗履职,新划的停车位整齐排开,油污扰民、公共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大为改善。丽水华庭小区亦是朝着道路清爽、秩序井然改变。变化背后,是新桥镇用一纸协议厘清权责、一种模式打破僵局、一套系统激活参与,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实现社区治理突围。
三方联建协议:破解2400户社区治理僵局
荣盛名邸小区曾是新桥镇最棘手的治理难题。这个拥有2400余户、近9000人的超大型社区,长期深陷四大矛盾漩涡:物业选聘僵持18个月无法落地,停车位缺口高达43%,21处沿街商铺油污扰民,以及37%的公共设施年久失修。矛盾的爆发点源于2023年底——业主原属意的物业公司在招投标中未中标,依法无法替换中标企业,导致原物业转为“临时管理”,服务质量断崖式下降。
转机始于一份《三方联建协议》。新桥镇党委政府牵头,积极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制定《三方联建协议》,明确各方权责清单;建立由三方代表组成的监督组,整改事项及完成情况及时公示,推动协议落地。数据记录显示,新物业今年5月入驻后,首月投诉量下降67%;油污改造工程将于7月中旬竣工。
“居代业”模式:破解无主小区维修困局
当社区失去业委会这道“保险阀”,如何启动关乎民生的紧急维修?新桥镇用两场攻坚战交出答卷。
在丽水华庭小区,20年的小区道路坑洼不平,市级媒体也曾多次报道。面对业委会缺失的困境,居民区党总支创新实施“居代业”机制——通过业主大会授权,由居委会代行职能组建工程小组。聘请设计公司负责方案设计,招标代理负责施工单位,财务监理监管资金,并约定组成居民巡查队督查施工进度及质量。经过多轮协商,工程设计采纳23条居民建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均已落地,待小区雨污分流工程结束后将及时启动施工。
更为复杂的是新弘国际城,该小区弘公馆区域GRC外墙大面积开裂脱落,但开发商维保期已过,首届业委会尚未成立。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召集业主代表、物业、开发商等9方召开联席会议,最终创造性地达成“4:6”费用分担方案:涉及楼栋业主承担40%维修费,开发商承担60%。这套全区首创的共担模式,为同类超期商品房维修树立标杆。目前工程进度已达92%,预计10月底完工。
区块链投票:攻克万人小区决策难题
业主大会表决长期面临残酷现实:社区业主大会实际投票率不足40%,导致房屋维修、绿化改造等民生事项屡屡搁置。新桥镇用技术手段刺破这道治理屏障。在区科委支持下开发的线上投票系统,已嵌入“随申办”新桥旗舰店。该系统通过公安部人口库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双重核验业主身份,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三个“不可”:投票主体不可冒充、表决过程不可干预、结果记录不可篡改。系统正在模拟10万用户并发压力测试,将于第三季度在5个老旧小区试点。同步开发的区块链投票系统接入“随申办”,让上班族用手机就能参与决策,业主投票率从不足20%跃升至81%。
技术赋能带来治理质变。以往需要6个月的业主大会筹备周期,未来可压缩至45天;维修基金启用效率预计提升三倍。更值得期待的是系统2.0版本——将新增红色物业专员监管、公共收益公示等模块,让社区治理全程“看得见、查得到、能追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