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青园中葵
鲍安顺
夏天,我站在向日葵花丛里,想那古人常写到的葵,并不是向日葵。
汉代无名氏《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经典名篇。诗歌起头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那“园中葵”,是指园中的葵菜,在阳光下,那菜叶上朝露晶莹,光华飞升,郁郁葱葱。
诗在诗尾又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水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头,不可复返。寓意是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会一世徒劳,一事无成。此诗借物言理,以园中的葵菜,比喻青春年华,在阳光雨露下争相生长,要珍惜时光。
整首诗歌的语言朴素,深入浅出,意味深长,饱含丰富哲理,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那“惜时努力”,为中华文化重要主题之一,被视为一种美德,让世人歌颂,成为中国人心智向上的精神力量,是经典的人文向往,人性的典范崇拜。由此可见,古人对葵菜,极其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那“园中葵”,并不是向日葵,向日葵是美洲作物,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朝中期,甚至晚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那汉乐府里的“葵”,是古代的第一蔬菜,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葵,菜也。”在那个时代,菜就是葵,葵就是菜。南宋罗愿《尔雅翼·葵》中记载:“葵为百菜之主,味尤甘滑。”
葵菜不是向日葵,是冷知识,许多人不知道。《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七月亨葵及菽。”意思是说,古人在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那“亨葵”,就是“烹葵”,是把葵菜采摘后,烹制以食用,为中国先民生活日常。《周礼·天官·醢人》记载:“馈食之豆,其实葵菹……”此处“葵菹”,是指用盐腌制的葵菜。
南北朝时鲍照在《园葵赋》中曰:“萋萋翼翼,沃沃油油……乃羹乃瀹,堆鼎盈筐。甘旨茜脆,柔滑芬芳。消淋逐水,润胃调肠。”鲍照笔下的“园中葵”,突出了此菜的“甘”和“滑”,口感绝佳,实乃美味。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古人对葵菜,有种种不同的称呼,比如按时节有冬葵、春葵、秋葵,按品类有露葵、菟葵、戎葵、胡葵、蜀葵、荆葵、锦葵、钱葵、黄葵、红葵、白葵、落葵、防葵、鸭脚葵……分类越详细,说明“葵”在古代,受到世人重视,种植栽培,十分普及。
晋代陆机在《园葵诗·其一》中云:“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写葵菜花,早上朝向东北,黄昏面对西南,尽显“向日”习性,以自喻心智专一,忠心耿耿。唐代戴叔伦《叹葵花》诗云:“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诗意是写,那葵菜今日花落,又在明日花开,说明葵菜花儿,花期较长,日日花开不绝,诗中写到的葵菜花“向日”之心,正如向日葵一样,有着赤诚肝胆,始终向日的心智向往。
有人推测,那葵菜花,是当今园林植物锦葵花。早在南朝梁代,王筠在《蜀葵花赋》中云:“迈众芳而秀出,冠杂卉而当闱……疏茎密叶,翠萼丹华。”写出那“蜀葵”,为奇异美丽的花卉培植,它超越“众芳”,为“杂卉”之“冠”,堪称花中第一。
看过《青青园中葵》电视剧,那程思雨到高饶村搞精准扶贫工作,他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帮助村民致富,建起了药品加工厂,生产的中药饮片,远销台湾、香港。后来,他又改进扶贫制度,让大家都能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温暖,那一点一滴,正如“葵”的“向日”之心,“甘滑”之美,众芳之冠。是呀,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雨露阳光,天高地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