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记石钟山
黄 炜
刘禹锡的《陋室铭》里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钟山这座不高的小山印证了“有仙则名”的道理。
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面积0.2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座矮得不能再矮,小得不能再小的山,却声名远扬,闻名天下,只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其写了一篇《石钟山记》,这篇千古名篇,又被选入了语文教材,所以石钟山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非你没有好好上过学!
16岁在读《石钟山记》的时候,就知道了“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60岁后总算能够目睹石钟山这座名山了。倒不是来考证“而此独以钟名”的缘故,来解“命名之谜”的,而是来欣赏石钟山的美丽风景和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留下的遗迹。
虽然山不高,但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江湖两色”的奇观。左侧长江水呈黄褐色,右侧鄱阳湖水显青绿色。浑浊的长江之水与清澈的鄱阳湖之水非常分明,以截然不同的水色“画”出了一条神奇的界线,呈现“江湖两色”景致,绘制出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
“泾渭分明”的“江湖两色”奇观自然引来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我等岂能错过,我们登上石钟山,从不同角度远眺长江,近看鄱阳湖,青绿与黄褐两色分界线的确明显,山脚下的鄱阳湖的确是青绿色的,而在远
处的长江则是黄褐色的,最朴素的黄绿两色共同绘制了一幅巨大的天然油画,在蔚蓝色天空的映衬下,穿行于江湖的船只和几朵白云点缀其中,这使“江湖两色”变得更加灵动而富有生气。目睹此景,由衷地感叹大自然之神奇,江湖之美妙!石钟山成名,是因为有如此仙境。
石钟山不仅有“江湖两色”等秀丽的风景,而且因其所处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证明了石钟山是兵家相争的军事要地!石钟山成名,就因为这是块仙地!
石钟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还有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亭台楼阁景观。据悉,历史上有500多位名人上过石钟山,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就有七人来过,留下的历代有关咏颂石钟山的诗词歌赋达1000多篇,在山上石壁和石碑上留下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名人题刻有近百处。这确确实实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名山!石钟山成名,更因为有这么多仙人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境、仙地、仙人让石钟山这颗鄱阳湖上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更加闻名遐迩。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