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0月17日

搭建校企协作桥梁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松江科学仪器产业集群走进东华大学

□ 记者 李谆谆

 

10月15日下午,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内人流如织,一场以“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产学研对接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作为《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后的首场大型供需对接活动,“2025上海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暨松江区中山科学仪器产业集群进校园活动”汇聚了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多方力量,不仅展示了近百项尖端科学仪器与高校科研成果,更通过签约合作、专题研讨、人才招聘等形式,搭建起校企深度协作的桥梁,成为推动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的一次重要实践。

 

校企携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松江区中山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党总支与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党支部签署党建联建备忘录,旨在通过组织共建推动资源互通。东华大学还与创远信科、奥影检测等企业签订合作意向,深化在仪器验评、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协作。

“科学仪器是科学家的‘眼睛’,高校的研发需求正是企业技术迭代的源泉。”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杨曙光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学校依托材料、机械等学科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国产仪器验证测评,已支持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东华大学作为松江大学城理工科头部高校,长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国产科学仪器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突破。杨曙光介绍,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不仅服务校内仪器研发,还积极参与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建设,联合启迪漕河泾科技园搭建测试平台,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实验室技能大赛。

专题交流环节,企业代表纷纷强调高校在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创远信科总裁陈向民表示:“与东华大学等高校的早期合作,帮助我们突破了5G通信测试仪器的核心技术瓶颈。产学研协同不是简单的项目对接,而是价值观与使命感的共鸣。”天美仪器总裁付世江则呼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当前高校教育需更注重交叉学科与实践能力,企业期待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参与课程设计,培养既懂硬件原理又精通软件算法的工程师。”

 

松江布局:打造科学仪器产业新高地

活动中介绍,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正全力打造科学仪器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相关企业近400家,2024年规上产值达86.26亿元,占全市近六分之一。为破解国产仪器“卡脖子”难题,松江区联合上海科学院、仪电集团等单位共建“上海科学仪器创新港”,布局光学加工、芯片测试等八大功能平台,并通过技术大赛吸引优质项目落户。

此外,松江区科委聚焦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数据、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企业高校双向发榜机制,并通过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形式,有重点地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沟通交流,有力推动区内科技服务资源进行供需对接。

活动尾声,企业招聘区人头攒动,9家科学仪器企业提供百余个岗位,为现场学子进入这一“小众但关键”的领域打开通道。随着校企合作签约、技术成果展示与人才对接的深入推进,松江区与东华大学正以实际行动响应《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学仪器国产化之路注入新动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