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新闻
2025年10月17日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服务”,从“治标调解”到“治本帮扶”,秋乐苑社区——

“十里八村”调解机制破解治理难题

□ 记者 宋崇

 

佘山镇秋乐苑社区共有居民2278户,总人口4700余人。作为典型的动迁安置社区,居民主要来自周边刘家山村、卫家埭村等8个动迁村。由于部分居民生活习惯尚未转变,或是还没完全适应城市社区生活,噪音扰民、邻里摩擦等纠纷时有发生,成为社区治理的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秋乐苑社区居委会(筹备办)创新成立“十里八村”调解工作室。该工作室巧妙利用居民原有的乡村人际关系网络,“组团”化解矛盾,同时对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帮扶,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多项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动迁社区治理新路径。

 

诉求分等级 组团来解决

“您好,是居委会吗?我是秋雅苑业主,楼上住户夜间频繁发出声响,已严重影响正常休息,希望能协助解决。”前不久,社区居委会接到居民一个投诉电话,随即联合物业上门核查,发现该楼上住户存在疑似精神健康问题,且存在较强的就医抵触心理。

“黄色等级!‘吹哨子’!”鉴于该诉求涉及特殊群体健康风险,“十里八村”调解工作室立即启动黄色等级响应机制。原来,该调解工作室创新建立了红、黄、绿三级处置等级体系,根据诉求涉及的人员规模、风险程度、时效要求和社会影响等要素,动态调配处置资源,实现精准响应、分级负责、高效处置。

在后续处置中,调解工作室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引入原籍村委会作为“娘家人”参与沟通和协商,推动达成铺设地垫、减少物品拖拽噪声等生活化整改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吹哨”机制联动镇平安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民警等力量组建“亲友团”共同对该户弱势家庭开展“多对一”帮扶。最终在多方陪同协助下,该住户顺利完成就医手续,并办理了经济困难家庭住院治疗相关手续,目前正在接受规范治疗,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就此消除。

 

“不打不相识” 诚意换真心

无独有偶,小区近期还发生了一起因卫生间漏水引发的纠纷。最初是有小区居民向居委会反映,自家卫生间出现漏水,怀疑问题来自楼上,随后的排查维修遇到了难题:楼上业主否认责任、拒绝配合,维修排查陷入了僵局。

对此,调解工作室迅速介入,邀请所在住户的原籍村委会成员、社区民警及物业组成联合调解组。通过三次实地勘察和耐心沟通,不仅确定了漏水责任方,更促成双方就维修方案和赔偿达成一致。更令人欣慰的是,调解过程中两户人家从对立走向理解,甚至笑称这是“不打不相识”。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转变,正是调解工作室追求的深层目标——不仅解决表面矛盾,更修复邻里关系。

据统计,该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联合周边新镇村、陆其浜村、新宅村、江秋村等原籍村委会,携手处置装修施工、噪音纠纷、楼上渗水、乱堆杂物等邻里纠纷13起。“处理邻里纠纷,居委会不仅是第一时间赶赴的‘消防队’,更是灾后寻踪的‘调查员’。不仅要扑灭眼前矛盾的‘明火’,更要找到‘起火点’才能让和解真正扎根,让矛盾不再‘复燃’。”秋乐苑社区居委会(筹备办)主任严琦介绍,下一步,“十里八村”调解工作室将聚焦居民需求,通过成立一支由律师顾问、调解能手组成的专业团队,建立“首接负责”“三级响应”和“闭环管理”机制,全力打造一个集咨询、调解、帮扶于一体的“解忧铺”,力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的精细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